首页 > 详情页

襄渝往事

时间:2021年11月16日 作者:朱兴春 来源:郑州机许项目部 点击量:

曾忆藏边夜放马,今宵铁军出大川。

巴山峻岭绘彩虹,汉阳江畔踏泥丸。

染血不悔战三线,英魂不朽千秋赞。

蜀道天堑变通途,青山依旧鉴古今。

  火车缓缓地从重庆西站驶出,暮春的雨拍打在车窗上,一声鸣笛,火车呼啸着进入隧道,我的思绪也跟着回到了童年。那时候,最爱听爷爷讲述解放西藏的战争故事,看到他脸上的那道疤,我曾问他是不是战场上与敌人搏斗时留下的,他却总是沉默,怔怔望着远山,多年后才听老一辈人说起了那一段修建襄渝铁路的往事。

  爷爷出生在旧社会,家里6个兄妹,他排行第二,家庭的重担迫使他早早就参加劳动,在地主家放过牛,在砖场做过砖,在石场做过工,在当时,勤劳改变不了贫穷,努力抵抗不了饥饿,因此有2个兄妹在病饿中去世。1949年,新中国成立了,爷爷曾说,这是他第一次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,也是第一次有了翻身当主人的感觉。

  辛劳锻炼了他的体魄,贫穷磨炼了他的意志。1950年,爷爷顺利入伍,成为一名解放军。并随队参加了解放西藏战役,在昌都战役中,他所在的连队绒里因作战勇猛荣立集体二等功,他个人也荣获三等功,并在当年光荣入党。1951年5月23日,西藏和平解放,和平的阳光洒遍高原,圣洁的布达拉宫熠熠生辉。

  6年后爷爷光荣退伍,回归平静然后娶妻生子。1968年,响应毛泽东主席“三线建设要加快”的伟大号召,周总理亲自部署的襄渝铁路开始修建。年初,广招民工参建襄渝铁路的消息,很快传到了县城的每个角落。在当年,能参加国家重大交通建设,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这份幸运,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,好比无上光荣的事。所以,为了抓住这次机会,县城的年轻人,可以说是争先恐后的报名。

  当时已经30多岁的爷爷听说了这个消息也想参加,但是他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,上有病弱的父母,下有尚在襁褓的父亲,奶奶看出了他的犹豫,毅然支持爷爷去报名。要想正式入选,犹如百里挑一,需经过铁道兵部队逐一面试。考官主要通过目测选拔,比的是谁的精神面貌好,谁的身体条件好,谁有力气,谁就能顺利通过,凭借部队的锤炼,爷爷顺利入选,与他同行的还有村里的年轻人“幺娃子”。

  1968年底,爷爷背着铺盖卷、搪瓷碗、洗脸帕、草帽,从我的老家,跟着大部队走了几十里山路,再乘车抵达了合川境内,正式成为了铁道民工。那时交通闭塞,物资缺乏,铁路沿线少有公路,甚至多数地方没有电力,因此在施工初期,手推车、扁担成为主要的物资运输工具。哪里缺人,哪里就有人顶,几乎工地上的每个人,都从事过多项工种。而建桥筑路所需的钢材、水泥、枕木以及生活所需的粮食,根本无法用汽车运送,成千上万吨的工程物资和建材,全靠战士和民工们肩挑背扛。当时每人每天只有0.45元,平时大多数吃干菜白饭,啃窝窝头,根本没有什么青菜。

  夜以继日的施工让很多人的身体开始吃不消,同行的“幺娃子”心里打起了退堂鼓,爷爷便向他讲述了昌都战役的故事,解放军战士发扬“一不怕苦,二不怕死”的革命精神,睡雪窝,战高原,炸碉楼,硬生生挫败了反动势力。听完故事,“幺娃子”便重拾信心,干劲十足的上了工地。

  由于当地地势险峻,地质复杂,岩层风化破碎严重,断层、堆积层、滑坡、溶洞等不良地质现象较多,施工难度较大,当时开山就两把工具,钢钎和二锤,爷爷的手上时常打满了水泡,当时没有电子雷管,点炮放炮都靠人工。炸药就放在民工凿的凹洞里,山体炸开后再利用传统的人力方式,凭靠铁铲和箩筐装渣装土石,一筐一筐挑出去。

  有天,“幺娃子”和爷爷在搬运隧道石块时,他发现身旁一根支撑木在颤动,他立即意识到这是塌方的预兆。情况万分危急!他赶紧冲到一群工友面前,连喊带推将工友推出险区。

  这时,支撑木颤动得更加厉害了,当他正准备离开危险区时发现,还有爷爷由于离得较远,还没有撤离险区。在这危急关头,他一步跃过去,猛力一推,将爷爷推离险区,爷爷被掉落的石块砸得满脸是血,留下了那道疤痕,而“幺娃子”被迅速塌下来的泥石淹没,将生命永远定格了在17岁。

  “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”,襄渝铁路全长913公里,1969年开工,1973年10月19日全线接轨通车,高峰期时,有83万余人共同参与。工程之浩大,任务之艰巨,付出之惨烈,修建之快速,创造了中国铁路建设史的一个奇迹!

  2015年,我陪着病重的爷爷去县民政局办理了襄渝铁路民工补贴,当工作人员拿出40多年前档案,翻开已经泛黄的记工表,当看到幺娃子的名字时,他不禁热泪盈眶。工作人员紧紧握着爷爷的手说到,“老人家,国家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这些襄渝铁路的功臣,你们是英雄,这次专门还要为你们发放补贴呢!”爷爷说到,“我入党65年了,很感谢国家和党的多年来的培养,这个补贴,我受之有愧呀。虽然83岁了,可我还想要多为人民多做好事呢。”

  夕阳西下,晚霞映天,看窗外,层林尽染,山河妖娆,千年如斯,叹时光,江河不停,白驹过隙,万古不息。爷爷,火车行驶在你用草鞋丈量过的铁轨上,跨过你用肩膀抗出的钢桥,穿过你用钢钎凿过的隧道,驶向一片光明。火车终会到站,人生亦有归途,不觉间,爷爷已经去世六年了。如今,我也在郑州从事市域铁路建设工作,我要将您当年修建襄渝铁路的精神带到工作中去,尽自己的所能,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。